基礎處理:在正式開始高強無收縮灌漿料施工前,首要任務是對基礎表面進行細致的預處理工作。
首先,需清除基礎表面上的雜物,包括塵土、油污、松散顆粒等,確保灌漿接觸面干凈整潔。
對于舊有混凝土或石材表面,可能需要進行鑿毛處理,增強新老材料間的咬合力。
對于光滑或吸水性較差的基層,增加灌漿料與基層之間的粘接力,
從而確保灌漿料與基礎牢固結合,形成一體化的結構。
配制灌漿料:根據生產廠家提供的詳細說明和推薦比例,
準確稱量粉料和水,通常粉料與水的比例1:0.12-0.13左右,
過量或不足都會影響灌漿料的性能。
將水緩緩倒入裝有粉料的攪拌容器中,
并使用電動攪拌機或人工攪拌工具進行充分攪拌,
直至灌漿料呈現出均勻無顆粒的狀態,
且無明顯水分分離現象,
攪拌完成后建議讓灌漿料靜置3-5分鐘,
然后再進行二次攪拌,
確保灌漿料的質量和性能得以充分發揮。
灌漿施工:在準備就緒的基礎上,
將攪拌好的灌漿料迅速而有序地導入待灌漿區域,
灌漿過程中應注意連續性和均勻性,
避免一次性倒入過多造成難以壓實的情況。
采用振動棒或專用工具對灌漿料進行振搗,
確保灌漿料內部空氣排出,實現飽滿密實的效果。
同時,要注意灌漿層的厚度和高度,以確保灌漿體的完整性和平整度,
必要時可分層灌漿,
每層灌漿后要待初步凝固后再進行下一層灌漿。
養護階段:灌漿作業結束后,進入至關重要的養護階段。
在此期間,應盡可能維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條件,
避免灌漿體直接暴露于高溫、低溫、干燥或潮濕環境中,
更不能受到陽光直射和雨水沖刷的影響。
理想的養護條件下,灌漿料能逐漸硬化并達到設計強度。
通常情況下,養護時間至少需要7-14天,在此期間應定期檢查灌漿體表面狀態,
確保其順利固化,達到預期的力學性能和耐久性。
如有特別要求或氣候條件惡劣的情況下,
養護期可能需要適當延長。